制造業倒閉潮悄然開始 八大行業陷入冰封
當前,中國已經處于經濟轉型期,鋼材需求的增長已經放緩,而世界經濟又處在一個緩慢的恢復期,所以,無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來看都是供給大于需求。
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制造業,讓國人引以為豪的“Madeinchina”曾帶領中國走在世界前沿,而今,一方面,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制造業上發力,搶奪中國成本優勢地位;另一方面,原本在華生產的外資高端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,投資優勢正在消失,“前后夾擊”成為了當前中國制造的無奈現狀。
9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8月份,我國進出口總值2.04萬億元,下降9.7%。此前公布的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(PMI)為49.7%,比上月回落0.3個百分點,降至臨界點下方,為連續第六個月低于50.0的榮枯臨界值。顯示中國制造業發展進一步放緩。PPI繼續大幅度下滑,工業企業的利潤被進一步壓榨。多項數據都顯示,制造業面臨內憂外患,危機越來越嚴重。
制造業的內憂外患
根據公開報道,目前,松下、日本大金、夏普、TDK均計劃進一步推進制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,耐克、富士康、歌樂、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。
中國歐洲商會去年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,2013年在華裁員的歐洲公司比例從2012年的10%升至16%;2014年有24%的公司在中國削減成本,高于2013年的22%,而裁員正是外企在華成本削減行動的一個常規選項。
韓國有關機構去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,在華新設法人的韓國企業2006年為2294家,2008年為1301家,2010年減至901家,2013年減至817家,2014年上半年進一步銳減到368家。這一數據從2006年至今減少了將近9成。
鋼鐵頻現破產門
2014年絕對是鋼鐵行業值得注腳的一年,很多業內人士認為,中國鋼鐵業將從這一年開始集中爆發企業破產事件。事實也正是如此。
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,中國鋼鐵企業總資產負債率已接近70%,重點鋼企中,不少企業負債率在90%以上。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則表示,中國鋼鐵行業負債總額約3萬億元。
當前,中國已經處于經濟轉型期,鋼材需求的增長已經放緩,而世界經濟又處在一個緩慢的恢復期,所以,無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來看都是供給大于需求。
同時,由于鋼鐵設備的制造能力、強大的施工力量,以及投資成本的大幅降低,鋼鐵行業已從“難進難出”的產業變成“易進難出”的產業,這使得快速增加鋼鐵產量的能力大大增強,即使市場出現需求增長的苗頭,也會迅速被已形成的產能及新增的產能填滿。而這樣的困難時期恐怕要持續5至10年。
造船景象凋敝
東中部多省實地調研發現,造船業產能過剩現象仍未有效緩解,局部地區一些傳統造船重鎮景象凋敝。
自2004年中國造船業進入黃金時代以來,中國造船廠的數量便開始飛速增長。然而,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全球造船業澆了一桶冷水,我國造船業更是難以逃脫。受全球造船市場持續低迷影響,中國去年開始出現造船企業破產倒閉潮,民營船廠首當其沖。全國倒閉的船廠已有上千家,其中很多是由于資金鏈斷裂。
當前我國造船企業的生存狀況可概括為:1/3企業生產難以為繼、1/3企業不死不活、1/3骨干企業生產經營維持正常狀態。
造船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,“融資難”影響更甚于“訂單荒”,往往成為壓垮船廠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電子外遷+倒閉
春節前夕,知名鐘表企業西鐵城在華生產基地—西鐵城精密(廣州)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,千余名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,限期離廠。
上半年,金仁寶、三星加快撤離步伐,偉創利遠赴美國設廠,富士康大舉進軍印度。從幾家最具代表性的電子2015年7月份的營收情況來看,營收幾乎全線下跌。
汽車零增速
2015年7月,全國汽車銷售150.30萬輛,環比下降16.64%,同比下降7.12%。環比自4月以來連續4個月下降,同比繼5月后連續3個月下降。今年1-7月,汽車銷售1335.33萬輛,同比增長0.39%,整體汽車市場已接近零增速狀態。
整個汽車行業銷量不容樂觀,主營業務收入微增長、利潤總額負增長,使得不少曾經紅火一時的相關行業面臨大量虧損,甚至倒閉的局面,其中,尤為嚴重的是汽車配件以及汽車經銷企業。
據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約有90%的汽車經銷商處于虧損中,據預計,未來有可能全國30%的經銷商會倒閉。而目前全國的汽車4S店約有20000家,如果這一預判成真,未來全國倒閉的汽車4S店將達到6000家。
快消品下滑
數據統計顯示,2015年上半年,貝因美、三元股份、科迪乳業業績同比下降。蒙牛營收微降,伊利增長速度也出現下滑。娃哈哈、可口可樂、雙匯、雀巢、康師傅等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。
食品飲料作為人們的基本需求,銷售量穩如磐石自不必說。但在人們收入大減,財富被房地產綁架的今天,日化用品行業業績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。
紡織巨頭破產
服裝業行業則內外交困,一方面內需斷崖式下跌,大批服裝老板拖欠工資跑路。另一方面,大量外單流向東南亞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國家。優衣庫、無印良品、青山商事、利豐、東京STYLE、Honeys都在加快向東南亞轉移訂單。
從08年開始,港臺鞋業就開始了大逃亡。臺灣寶成、綠洲鞋業、華堅集團、賜昌鞋業等巨頭早已在海外站穩腳跟,接下來便是全盤東移。不僅是珠三角,在浙江溫州、福建晉江等制鞋基地都在轉移或關閉。由于人工成本、廠房租金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大量中小鞋企成片倒閉。
房地產進入深水期
今年以來爆發多起中小房企倒閉、老板跑路的事件。而隨著市場調整進入深水期,融資渠道有限的中小房企市場風險加大,或成為大房企并購的對象。明年樓市可能迎來最困難時期。此外,也有分析稱,未來5年,房地產企業數量將可能減少三成,其中減少的企業以中小房企為主。業內人士認為,大量中小房企被淘汰出局的情況難以避免,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正加速提升,大型房企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逐步增強。
3萬億
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,中國鋼鐵企業總資產負債率已接近70%,重點鋼企中,不少企業負債率在90%以上。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則表示,中國鋼鐵行業負債總額約3萬億元。
6000家
據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約有90%的汽車經銷商處于虧損中,據預計,未來有可能全國30%的經銷商會倒閉。而目前全國的汽車4S店約有20000家,如果這一預判成真,未來全國倒閉的汽車4S店將達到6000家。
上一篇